乳山国泰城建开发有限公司-威海海景房,山东海景房,乳山海景房,胶东海景房


百岁老人长寿的原因,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优良的遗传基因,是长寿的内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因素等,都属于外因的范畴。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过:“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辨证的。内因是根据,外因也有重大作用。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虽然优良的遗传基因是长寿的先决因素,但是仅仅有长寿基因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适合长寿的外部条件。

一、遗传因素:

在记录有比较详细资料的45位百岁老人中,有34人的家族里有长寿记录。比较典型的有:乳山市最年长的百岁老人单贞春(女,生于1899年1月26日),有两个兄弟,分别活到94岁、92岁;有一个妹妹,现在已经99岁。城区街道某村百岁老人王钦秀(本名王锦绣,女,生于1906年2月),父亲活到89岁,母亲活了87岁;其姐姐即本市育黎镇城阴村已故百岁老人王锦纹(户籍中误为“王绵文”,生于1903年,2004年去世)。其四妹在城区街道某村,现年已94岁。姐妹双双成为百岁老人,并且还有一个妹妹接近百岁,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乳山口镇某村百岁老人姜玉英(女,生于1904年9月),母亲活到90多岁,还有一个兄弟、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都活了90多岁。诸往镇某村百岁老人岳翠玉(女,生于1905年1月),有一兄一弟一妹,兄长活了96岁,弟弟活了90岁,健在的妹妹已86岁。

在另外的11人中,有1人系幼年时被人贩子从外地拐卖来乳山,其本人不记得老家的情况;有8人因年老耳聋或神志不清而无法交流,其晚辈也不清楚祖辈的寿命情况,故有无家族长寿记录无从查考;只有2人的子女明确表示家中三代内没有长寿记录。

二、自然环境因素

乳山市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没有严重的工业污染,空气洁净,山青水秀。乳山市涌现大量的百岁老人,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乳山市具有典型的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8℃,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累计平均气温分别为10℃、23.3℃、13.7℃和-1.3℃。这样的气候,是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的。

乳山市不仅濒临浩瀚的大海,还有乳山河、黄垒河两大河流,水网密集,水系发达。有了充足的水,就能使空气保持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相对湿度。科学家一般认为,最适合人类生活的相对湿度在30%至75%范围内。冬春季节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这种现象常见于北方内陆地区),人就会有不适感,还会出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头燥痒等现象;在夏季,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这种现象常见于南方地区),由于汗液蒸发缓慢,人又会感到酷暑难耐,甚至还会中暑或引发肾病、结核病、关节炎等疾病。乳山地处沿海,不可能出现低于30%的相对湿度;而乳山处在北纬37°左右的地区,夏季平均气温23.3℃,这又决定了它不会出现南方那种高温高湿天气。据气象史料记载,乳山市的年平均相对湿度是70%,最高年份75%(1964年和1995年),最低年份66%(1988年)。这样的相对湿度,正在最适合人类生活的范围之内。

我们都知道,海产品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有利。而乳山地处沿海,居民饮食结构中海产品比例相对较大,这也是地理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有利影响之一。

乳山市不靠海的北部地区,大多是山岭起伏、植被茂密的地方,各种植物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而负氧离子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预防高血压、气喘、流感、失眠、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乳山市投资数亿元,植树3千多万株,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我们来看几个自然环境与长寿密切相关的典型例子:

乳山市位于胶东半岛的东南部,濒临黄海。乳山市最南端的海阳所镇,又是一个向西南方向伸入黄海的小半岛,三面环海、一面连陆,与内陆的连接部分仅有2公里多,总面积只有91平方公里,而它的海岸线却有87公里长。就是这么一个居住了3万人的小半岛,1998年以来出过12位百岁老人,是乳山市出百岁老人最多的镇。这个小半岛,又分出两个岬角,一个向南,一个向西。在向南的岬角上,有个杜家村,东面、西面都是海,这个大约有400户人家的村子,出了3位百岁老人。在向西的岬角上,最西端是大乳山,在大乳山的东麓,去大乳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旁边,有三个村子,分别叫西泓辛家、西泓赵家、西泓于家。它们连在一起,外人根本分不清是三个村,只以为是一个村。“泓”字的本义是“水深而广的样子”,这三个村的名字都冠以“西泓”两字,一是因为它们在海阳所半岛的西部,二因为它们南、北两面都靠海。在“西泓”这个地方,最近3年就出了3位百岁老人。其中的西泓辛家村,有190户,470人,有百岁老人1位,90岁以上老人9位,80岁以上老人20多位。有一对老夫妻,是现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于明初将军的岳父母,年龄分别为97岁、94岁,老汉还能上山下地干活,腰腿一点毛病都没有。2004年全村去世11人,其中3人在90岁以上。该村历史上就有长寿现象,以前活到90多岁的人很多。6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辛恕湖的曾祖父辛名山,60年前去世时,只差两个钟头就100岁。海阳所镇是乳山唯一的半岛镇,出的百岁老人最多;杜家与西泓,都是两面靠海的村落,各出了3位百岁老人,在全市也是最多。这种现象,不是偶然发生的,它充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的寿命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徐家镇洋村,坐落于滨海平原地带,到海边的直线距离只有两公里。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温润的海风把太平洋上空的清新空气不断地吹送到该村所在的平原上。村子周围,除了树林和苗圃,冬天到春天有绿色的麦田,夏天到秋天有玉米、芦苇等构成的青纱帐。该村现在拥有两位百岁老人,包括乳山市最年长的百岁老人单贞春。在以该村为圆心、以10公里为半径的半圆形区域内,1998年以来出了18位百岁老人。

冯家镇上口村,三年内出了两位百岁老人,而且两位百岁老人是亲妯娌关系,并且都是革命烈士的母亲。一个只有280户人家的村子,接连出现两位百岁老人,与其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该村坐落于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窄山谷之中,村子前、后、左三面都是陡峭的山岭,山谷的出口在西南面。村前、村后的山岭之间,只有一箭之地。一条山涧,贴着村前的山根,绕着村子的前脚,蜿蜒向西南方向奔去。站在村子里举目环顾,层峦叠嶂,满目青翠。山上的树木,大多为四季常青的马尾松,间杂着柞树和其他乔木、灌木。不足700人的村子,竟然拥有4000多亩这样的山林,人均约6亩,是全市人均林、草植被面积的两倍多,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必然是非常充足的。因为上游没有村落,没有污染源,村前的溪水清澈透亮,几乎可以直接饮用。百岁老人于秀春的家,就在村子的最前边。坐在老人家炕上,打开窗户,眼前就是青山叠翠,耳畔则是溪水淙淙。在太平盛世,住在这样优异的自然环境里,又有孝顺的晚辈精心伺候,衣食无忧,怎么能不多活些年头?

三、社会环境因素

人的长寿基因,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优异的自然环境,过去也存在。但为什么过去的百岁老人很少,而现在集中地大批涌现呢?这跟社会环境有关。在战争年代,人们倥偬惶遽,颠沛流离,活命都不容易,谈何长寿?在经济落后时期,物资短缺,食物匮乏,人们的最大目标就是填饱肚子,哪敢奢望长寿?而只有在国家繁荣富强,外敌不敢入侵,内部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人民丰衣足食之后,人的寿命才会有显著提高,百岁老人才能大量涌现。乳山市近年来百岁老人的迅速增多,正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表现。

四、家庭环境因素

有长寿基因,有好的自然环境,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经济条件,如果再有好的家庭环境,就更容易实现长寿。人到了八九十岁,怎么说也是风烛残年了,身体机能和生活能力大大降低,如果没有人照顾生活起居,是很难闯过百岁大关的。而事实上,乳山的百岁老人们,家里往往有孝顺的儿孙悉心照料。比如,南黄镇上庄村百岁老人宋桂芝(女,生于1902年),六个子女中的五个分别居住在长春、沈阳、大连和西安,这五人中,除了年事已高的长子(84岁,1941年参军,副师职离休干部)外,另外一个儿子、三个女儿轮流回来伺候老人,有时候两三个人同时在家伺候。这四人当中,最小的现在63岁,最大的77岁,其中还有团职干部,但他们全然忘记自己也是老年人了,象做一项要求非常精细的工作一样照顾母亲。他们给母亲制定了有规律的食谱,一天三顿饭吃什么,都科学搭配。上午和下午,还各吃一次水果。因为老人不喜欢吃菜,而喜欢吃肉,他们为了让老人吃蔬菜,就经常包饺子。老人一顿只能吃6个饺子,他们也不厌其烦地包,几乎天天中午都是饺子。老人的衣服和铺盖,都非常整洁,一点异味都没有。老人本来已经糊涂好几年了,按照常规,百岁老人只要脑子糊涂了,很快就会离世,但是四位退休老者硬是把母亲伺候了四年。下初镇百岁老人刘洪凤(女,生于1906年),有一子一女,女儿已于8年前去世,老人与72岁的儿子和70岁的儿媳共同生活。去年5月,老人病危,不会吃饭,不会说话,后事都准备好了,但只要老人还有一口气,儿、媳就全力救治,扳开她的嘴巴喂药、喂饭。因为老人已经不会吞咽,药和饭实际上是流进她的咽喉里的。街坊邻居都劝老人的儿、媳放弃治疗,但他们不听,一直坚持了两个多月,硬是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那之后好几个月,老人仍然不能吃饭,只靠吃葡萄维持生命。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但儿、孙们还是整箱整箱地买回葡萄给老人吃。直到现在,老人还是不能走路,并常年吃药,生活全靠儿媳照料。老人喜欢吃什么,儿媳就毫不犹豫地买,并在家里常备。老人自己说:“儿媳妇照顾得好,爱吃的东西从来不断顿,没有了就买。”虽然老人以前的脾气并不好,但儿媳妇嫁过来到现在已经51年了,从来没跟婆婆吵过嘴。儿媳妇说,自己19岁就来到这个家里,现在已经70岁了,跟婆婆的感情比跟母亲的感情都深厚了。再如乳山寨镇百岁老人高书翠(女,生于1904年),十几年前老伴去世后,她自己提出今后在三儿子家住;如果三儿子不同意,就自己单独住。其原因,就是三儿媳最孝顺。从那时到现在,老人一直住在三儿子家。老人直夸三儿媳隋玉仙待她好,每顿饭都端到炕上,伺候着她吃,而且经常做好饭给她吃。老人说,自己身子里没有病,就是因为吃得好,三儿媳妇伺候得好。到街上溜达,儿媳妇都跟着,怕她摔着。要是儿媳伺候得不好,自己早就死了,哪能活这么大岁数。还说孙子、外孙也孝顺,都常来送好吃的。老人的另一个儿子也由衷地赞叹说,母亲能活这么大岁数,多亏三嫂伺候得好

五、生活方式因素

社会科学里所说的生活方式,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下社会群体及个人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各种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它包括劳动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道德价值观念等。这是广义的生活方式。本文所说的生活方式,是狭义的生活方式,仅指日常生活领域的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作息等方面。本文所说的百岁老人的生活方式,指的是一生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指晚年的生活方式。严格地说,精神心理因素也属于生活方式的范畴,但为了强调一些新的发现,纠正以往一些研究文章里的错误观点,本文将其另外单列一个条目。

饮食方面。人需要进食多种多样的食物,以摄入比例适当的各种营养素。膳食的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有损健康。乳山的百岁老人,全部出身于农村、渔村,仅有少数人晚年随子女进城居住。他们平生的基本饮食结构,与所在地农民、渔民的饮食无异。粮食,以地瓜(甘薯)、玉米、小麦、大米等为主,小米、高粱、豆类等杂粮为辅。蔬菜,早年主要有萝卜、白菜、土豆、茄子、辣椒、大葱、韭菜、菠菜、豆角类、瓜类等,建国后增加了西红柿、胡萝卜、芹菜、洋葱、卷心菜等。水果、干杂果,主要有苹果、梨、桃、杏、葡萄、樱桃、枣、柿子、板栗等。蛋白质类食物,以猪肉、禽蛋、海洋鱼类、虾类、贝类等为主。食用油,以花生油、豆油、猪油为主。绝大多数百岁老人,到晚年仍然跟家人一样吃家常饭菜,不挑食,不过量。这种以粮食、蔬菜为主,以蛋白质为辅的典型东方式饮食方式,既可满足身体的基本营养需要,又不会营养过剩,可以有效地预防肥胖、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多年来有个观点,认为糖对健康不利。有个获得过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叫伊格纳罗的外国科学家,2006年9月在北京演讲时也说,甜食是不健康饮食,经常吃甜食会导致高血糖,进而引起心血管疾病(《老年生活报》2006年9月8日第4版)。然而,乳山的百岁老人里,却有多位喜欢吃糖的,甚至嗜糖如命,离了糖不行。最典型的是乳山寨镇的百岁老人高书翠,她在饮食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嗜糖,什么饭都要加糖,吃芋头蘸糖,吃饽饽、馒头也要蘸糖。老人吃糖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她4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在外教书,她就由祖父母照料。祖父是开糕点铺的,做糕点用的糖,随便她吃。老人吃了一百年糖,到现在还是身体硬朗,平时争着干活,能擀饺子皮、烧火,还能使用手压机井汲水。2004年春天淘麦子,老人压了二三十桶水。最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记忆力,从4岁时母亲去世到现在100多岁,所有的经历都记得,大小事情都能娓娓道来。一家四代人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年轻时听过的“书段子”,至今还能复述,说起来朗朗上口,有板有眼。午极镇百岁老人张秀芝(女,生于1904年10月),每天以稀饭为主食,但稀饭里必须加糖。老人告诉孙子,自己就是吃白糖吃得头不昏了。科学界早就证明糖有镇静作用,老人的话确实很有道理。下初镇百岁老人刘洪凤(女,生于1906年),即使吃馒头、大米,也要用糖水泡着吃。乳山口镇百岁老人姜玉英,自小爱吃甜食。乳山口镇百岁老人于绍芹(男,生于1906年10月),爱吃甜食,常吃蜂蜜、白糖。冯家镇百岁老人于秀春(女,生于1902年12月),也很喜欢吃糖,吃芋头、米饭都需要糖。这些例子说明,即使糖对某些人的身体可能不利,但对另外的某些人可能是有益的,不可一概而论。

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这种中毒对人体每一器官系统均有损害,主要表现在消化和神经系统,对肝、脑损害较大。嗜酒者胃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肝炎、肝硬变及胰腺炎等症的发病率很高。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停药综合征(表现震颤、幻觉、癫痫和谵妄状态),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等。大部分百岁老人都不喝酒,只有几位百岁老人有少量喝酒的习惯。夏村镇百岁老人于心丕(男,生于1902年2月),过去一天三顿喝酒,每顿喝不到一两,2003年以后不喝了。乳山寨镇于寿年(男,生于1904年2月),以前喝酒,一天三顿饭,每顿喝一小杯(约一两半)白酒。100岁那年六月初六夜里,梦见一个人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喝什么酒?”他接着就把酒戒了。乳山寨镇百岁老人董在水(男,生于1905年10月),中午、晚上每顿喝二两白酒。乳山口镇百岁老人于绍芹,如果喝酒,就喝一小盅,大约半两。冯家镇百岁老人袁夕喜(男,生于1906年1月),大部分时间不喝酒,有时候喝点白酒。

吸烟危害健康,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乳山的百岁老人,绝大多数都不吸烟。有的以前吸过烟,后来戒掉了。至今仍吸烟的,只有两人。乳山口镇百岁老人于绍芹,年轻时抽过水烟,40多岁以后不抽了。居住在市区的百岁老人张春贤(男,生于1906年2月),以前抽烟,1974年因患阑尾炎住院手术,就把烟戒掉了。乳山寨镇百岁老人董在水,至今吸烟,但吸得不多。徐家镇百岁老人姜振芳(女,生于1906年2月),从年轻时就吸烟,现在一天一盒香烟还不够。

运动方面。百岁老人基本上没有为了锻炼身体而特意去进行体育锻炼的,对于他们来说,运动就等于劳动。这些老人,几乎都是劳作一生的,勤劳是他们的本性,即使过了百岁也闲不住,没有活干,也要找点事情做。勤劳作,起到了体育锻炼的效果,使这些老人的身体保持着活力,器官的机能得到维持。乳山市最年长的百岁老人单贞春,我去看过十几次,留在我脑海里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她与儿子、儿媳一起坐在院子里剥玉米、摘花生的形象。老人的儿子说,这都是老人主动干的,劳作一辈子,闲不住。夏村镇的百岁老人于心丕,每次我们去看他,他不是在村外河边割草,就是在菜园里干活。他割的草,在河堤上堆了好几垛。实际上家里也不用他去干这些活,但他就是要去干。乳山寨镇百岁老人董在水,在九十七八岁时还能挑近百斤的担子,2003年还下地割麦子,2004年仍上山干活,现在还经常擦地板、打扫院子和门前街道,农忙季节干些剥玉米、摘花生之类的农活。2005年10月14日上午,没有预约,我去看望他,他正在厨房里刮芋头,已经刮了满满一大盆了。他的孙女介绍说,老人早饭后主动要求给他点活干,说闲着难受,就刮起了芋头。2006年9月14日,又去探望他,他正在家用拖把擦地板。大孤山镇百岁老人翟文学(男,生于1904年6月),坚持自己用桶提生活用水,不让别人帮他。有一次女婿帮他提了一桶,被他狠狠批评了一顿。姐妹百岁老人中的妹妹王钦秀,眼睛因患白内障而基本看不清东西,只能看出物体的大体轮廓,但还是主动找活干。春天向儿媳要求剥花生种,秋天剥玉米、花生。儿媳不让她干活,经常用东西把厢房的门堵上,但她竟摸索着把东西搬开,进去干活。城区街道百岁老人仇田云(女,生于1902年8月),因腿摔伤,16年不能走路,只能坐,但她手不闲住,去年缝了好多布老虎分给孙辈、重孙辈,还给重外孙女做了一个小枕头,还经常画画、剪纸。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

作息方面。人的生活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律,睡眠不足,饮食无定时,身心就会处于紧张状态,机体的适应能力就可能受到破坏,引起功能失调,甚至引起某些应激性的反应和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患等。尤其是睡眠,如果长期缺乏,就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古人早就认识到了睡眠对身体的重要性,并留下了“不觅仙方觅睡方”的著名诗句,而现代都市人在生活习惯上最严重的通病恰恰就是睡眠不足。乳山的百岁老人们,却无一例外地过着非常有规律的生活,按时进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特别是有非常充足的睡眠。最典型的是乳山口镇百岁老人姜玉英,她的退休教师儿子杜林说,老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睡觉,困了就睡。晚上6点睡到早晨6点,而且不起夜,整夜仰卧,不翻身;上午睡一觉,下午睡一觉。杜林说,从他记事起,母亲就是这么个睡眠习惯,而且睡觉时不做梦,不打呼噜。

六、精神心理因素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对物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科学发展提供的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人的心理过程一方面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又积极地作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这一规律也体现在百岁老人身上。

积极的生存欲望。大多数百岁老人,都有积极的生存欲望。他们不觉得自己老了,而是觉得应该继续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乳山口镇百岁老人姜玉英的儿子杜林说,老人从来不提“死”字,不琢磨和讨论“死”的问题,而是认真仔细地活着,饮食、睡眠、卫生一点也不马虎。城区街道百岁老人王钦秀,眼睛患有白内障。她98岁那年,听到村里广播说政府有关部门出资金给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让患有白内障的村民报名,她马上就让儿子带她去报名。儿子和村干部都劝她说,这么大年龄了,不能做手术,但她不信,坚决要去参加体检。直到给她检查的医生说这么大年龄不能做手术了,她才信了。海阳所镇姜格村已故百岁老人宋敬五(女,生于1898年2月),在103岁的时候,腿脚不太灵便了,我们去送长寿补贴金,她认真地问:“我的腿不好,你们不给我治治吗?”这些事情,说明这些老人都有着积极生存的欲望。

好奇心。百岁老人并不是只知道吃饭睡觉,他们往往很关心周围的事情。海阳所镇西泓辛家村百岁老人赵允梅(女,生于1903年9月),平时不让儿子给她关街门,以便她坐在家中炕头上能观察外面的情况。她非常关心村里的事情,经常扯住村党支部书记问这问那,没完没了。村党支部书记辛恕湖说,如果有急事要去办,就得绕道走,不敢从她门前经过,怕被她扯住脱不了身。下初镇百岁老人张秀凤(女,生于1906年4月),喜欢打听事情,有什么事情不明白,一定要打听清楚。

精神寄托或心理负担。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没有心事才能长寿。而实际上,大多数百岁老人心里都有常常牵挂的事情,甚至是心理负担。在我掌握比较详细情况的45百岁老人中,有30人有子女生活在外地,有的甚至有多名子女在外地。例如,南黄镇上庄村百岁老人宋桂芝,六个子女中的五个分别在长春、沈阳、大连和西安。育黎镇城阴村百岁老人王锦纹,有四子四女,次子在陕西汉中,三子在烟台,四子在青州,次女在西安,三女、四女在淄博,只有长子、长女在农村。海阳所镇百岁老人宋赵氏(女,生于1905年9月),有五子一女,长子早逝,次子、三子、四子都在吉林省白山市。还有3位老人,各有一个儿子是革命烈士。对远在他乡的子女的时刻牵挂,对牺牲的儿子的日夜思念,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这种精神寄托,也是支撑生命的精神力量。还有一些百岁老人,有着放不下的心事。有5位百岁老人,家里有终身未娶的儿子,小的六十多岁,大的有八十多岁。这种放不下的心事,必定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然而,这种负担也可以转化为支撑着老人活下去的力量。

性格与脾气。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好脾气的人才能长寿。齐伯力编写的《健康与长寿》一书里也说:“据有关部门调查,很多高寿老人,有各种不同的生活习惯,但有两条是一致的:(1)心胸开阔,性格温和,心地善良。(2)爱劳动,爱运动。”我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爱劳动、爱运动这一条是正确的,前一条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多年来见到的研究百岁老人的文章,在谈到性格或脾气时,作者往往只看到百岁老人当前的状况,而没有深究其一生的实际情况。人过了百岁,大多慈眉善目,生人看上去,都会觉得是好脾气。于是,很多人就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表面的观点看问题,主观地认为这些老人都是性格温和、与世无争的。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错误,当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我掌握详细资料的45位百岁老人中,其子孙说脾气好的,有11人;其子孙明确说脾气不好,甚至是脾气非常暴躁,让人一提起来就摇头的,有13人;其余的21人,是脾气一般的,或者是其子孙也说不清是好脾气还是坏脾气的,而这说不清的部分里,往往是坏脾气,其晚辈不愿或不便明说而已。坏脾气的典型例子有很多,为了醒目起见,在下面另起段落列举几例。

乳山河流域某镇有一位女性百岁老人,当我问及她的脾气时,她60多岁的儿子当即露出痛苦的表情,说:“锥格锥格的!”当地方言里,用“锥”字来形容天气非常寒冷或人的脾气极端厉害,就像锥子扎的一样。“格”字是当地方言里的虚词,用来起强调作用。“锥格锥格的”亦作“锥儿锥儿的”。老人的儿子还说,从他记事起,母亲跟父亲就天天吵架,直吵到1976年父亲去世。母亲对子女也非常厉害,孩子都怕她怕得要命。这几年,脾气才好了一点,但还是经常发火。

东南沿海某镇一位女性百岁老人,头脑清楚,身体结实,但脾气暴躁,性格倔犟。一提到脾气,老人的儿媳妇倒吸一口冷气:“哎呀妈呀,说火就火呀!”给她过生日,她埋怨没提前一天告诉她,就大发一通脾气,拒绝参加寿宴。生气的时候,儿、媳用机井汲的水,她不用,自己汲;给她好吃的东西,也坚决不要。

《中国大百科全书》里说:“克服不良情绪是自我保健的主要内容。不良情绪主要是指压抑情绪和紧张情绪。压抑与高血压、肿瘤、精神病等密切相关。”那些常发脾气的百岁老人,实际上正是在释放自己的压抑或紧张情绪。这样,虽然可能给别人带来压抑或紧张,但他们自己却得到了放松,这对他们自身的健康来说,应该不是坏事。近期有报道说:“最近美国科学家所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当人感到气愤而想发脾气时,如果能够及时宣泄出来,会有利于自己的身体,也会给长寿带来机会。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不愿意宣泄自己不满情绪或喜欢抑制愤怒的人,容易缩短自己的寿命。研究结果还显示,那些活得长的研究对象基本上都属于‘有脾气则发’的类型。”(《中国老年报》2006年4月4日第3版)这与我多年来的调查结论是不谋而合的。这充分证明了只有性格温和的人才能长寿的观念的谬误性。

七、几点思考和建议

优秀的遗传基因,是长寿的内因;优异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适当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等,是长寿的外因。内因是长寿的根据,外因是长寿的必备条件。在长寿的诸多因素之中,优异的自然环境,是乳山市百岁老人大量涌现的关键。因为长寿基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适当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等,不是乳山所特有的,其他地区也可以拥有,而唯独优异的自然环境,是乳山的强项,也是绝大部分地区所无法企及的。…………